2024年平凉自然资源工作盘点一:多措并举摸家底 开拓创新促发展

  • 时间:2025-01-10 17:58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自然资源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平凉地处“中国聚宝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是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黄陇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级陇东能源基地的核心区域。境内矿产资源种类比较丰富,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煤炭、石灰石、砂岩、白云岩、陶瓷土、粘土、膨润土、石油、铜、铁、铅锌、地热、矿泉水等13种。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有煤炭、石灰石、陶土、膨润土、粘土、石油、铅锌、地热等8种。已查明煤炭资源量110亿吨,居全省前列,属我市优势资源,煤炭品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热值的特征,是良好的动力用煤和化工用煤。

2024年,市自然资源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自然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三区一城市”发展定位,将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作为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突破口,以摸清资源家底为抓手,聚焦项目谋划、资金投入、攻深找盲、成果转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具体工作中,市自然资源局始终坚持系统思维、高位谋划、多措并举、开拓创新。11月协助组织召开全市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会,与省煤田地质局签署地质找矿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明确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方向。一是聚焦市场需求,在勘查项目谋划上实现新突破。紧扣国省所需、平凉所能、市场所向,以煤炭资源为主攻方向,以地方产业链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地方资源禀赋,联合省属国有地勘单位,深入分析研究成矿地质条件,科学论证谋划勘查项目,分县(市、区)明确勘查矿种和区域,重点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谋划华亭市、崇信县、灵台县煤炭、煤层气资源和崆峒区、静宁县炼焦用煤勘查项目;围绕绿色建材和金属镁循环产业链谋划崆峒区石灰岩、冶镁用白云岩勘查项目;围绕文旅康养产业链谋划全市地热矿泉水资源勘查项目。全年申报省地勘基金项目5个,涉及煤炭、煤层气、地热等多个矿种,初步形成了“以链促找,以矿育链”的发展新格局。二是聚焦项目实施,在争取资金投入上实现新突破。联合县(市、区)不断加强与省厅、省属国有地勘单位的汇报沟通,多方争取勘查资金。重点聚焦华亭矿区、灵台矿区、灵台百里矿区、崆峒矿区周边区域,分年度争取实施项目。全年共争取944万元实施勘查项目2个,预期探获煤炭资源量1.26亿吨,地热809立方米/天。支持地方财政投资149万元实施勘查项目2个,预期探获矿泉水300立方米/天,陶瓷土493万吨。三是聚焦深度找矿,在深部外围找矿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开展“就矿找矿”,引导鼓励煤矿企业加大对矿区深部、上部及周边外围煤炭资源的勘查投资,开辟找矿“第二空间”,有效增加保有储量,延长开发时效。年内陆续开展华亭泾州煤业上部、崇信周寨南东北部区块、灵台百里东南部外围的增储勘查工作。四是聚焦招商引资,在勘查成果转化上实现新突破。系统梳理已探明资源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堵点,联合相关县(市、区)组织成立工作专班,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精准发力强招引。赴延安、榆林、鄂尔多斯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参加兰洽会、蒙博会等招商引资活动,全年累计出让矿业权6宗,实现收益7.05亿元。五是聚焦产能释放,在复工复产达产上实现新突破。督促相关县(市、区)系统排查梳理辖区内各类停工停产矿业权,“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细化制定复工复产推进措施,及时帮助解决证照、市场、资金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有效杜绝“圈而不采”“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现象。六是聚焦绿色发展,在保护开发数智上实现新突破。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矿产勘查开发全过程,协同地勘单位做好绿色勘查各环节工作,实现了环境零破坏、零扰动、零污染。不断加快绿色矿山升级改造步伐,所有新建矿山均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规划建设,全年10户企业完成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持续强化生态修复治理,加强源头管控,督促矿山企业“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确保不产生新的治理欠账。

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局将持续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牢固树立 “一盘棋”思想,上下协调联动、左右无缝对接、政企同心同向,加速摸清全市资源家底,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以矿产资源开发之进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之稳。

撰稿:曹放达  审核:路   畅  责编:赵元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