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平凉自然资源工作盘点三:绷紧地灾“责任弦” 筑牢防治“安全线”

  • 时间:2025-01-15 08:41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自然资源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平凉市位于甘肃东部,陇东黄土高原与六盘山山脉交汇地带丘陵沟壑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是陇东南地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全市地形地貌复杂,气象水文条件差异大,加之近年来受西北地区东部暖湿化影响,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境内地质灾害隐患充分发育,具有分布广、数量多、危害大、治理难的特点,是全省受地质灾害威胁较为严重的市州之一。2024年全市排查地质灾害在库隐患点918处,其中崩塌343处、滑坡493处、泥石流74处、地面塌陷5处、地裂缝3处,地质灾害威胁人口12.12万人,威胁财产84.75亿元。

2024年,平凉市自然资源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新理念,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准确把握省厅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认真履职,扎实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有力有效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市连续五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平凉经验。


强组织,着力建设高素质地质灾害防治干部队伍


市局党组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干部队伍建设,以选人用人为抓手,从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优化,通过积极汇报衔接,核增市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科级岗位2名、编制3名,调整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干部7人次(其中:提拔任用3人次,平职调整3人次,配合省厅和市委提拔县级干部1人),推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晋升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干部队伍战斗力明显增强。


打基础,全面推进地质灾害调查排查提质增效


制定印发了《平凉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认定与核销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先后与4家国有地勘单位签订技术支撑协议,全面落实了专业技术人员汛期驻守和应急车辆保障责任。配合省厅开展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1:1万精细调查工作,及时更新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做到隐患排查全覆盖。扎实推进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通过实地踏勘、查阅调查报告、内审意见、相关图件和召开复核工作反馈会议等形式,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认定与核销,全市确定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52处,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57处,基本达到了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到位的工作要求,实现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减存量、控增量”的总体目标。


抓监测,健全完善“人防+技防”地质灾害预警体系


坚持“人防+技防”结合,对全市91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摸,争取国家投资3968万元,建设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点846处、专业地质灾害监测点7处,安装GNSS位移计、多参数裂缝计、雨量计、户外声光报警器等监测设备2110套,全市普适性监测预警设备覆盖率达到93%,全年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发布报警信息2058次,发送预警短信17.48万条,极大地提升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特别是7月22日到24日、8月6日到9日期间,通过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崇信县锦屏镇西街村窑下社滑坡隐患点12名群众成功避险,挽回经济损失500万元;华亭市安口镇立新村沙土梁社泥石流隐患点51名群众成功避险,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


办演练,大力提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


今年全市共组织开展防治知识宣传130场、业务培训30次、地质灾害避险演练237场,实现隐患点避险演练全覆盖。汛期以来,发布国家级报道1次,省级报道4次,微信公众号发布工作动态和知识宣传15次。特别是于9月13日承办了省市区三级突发地质灾害避险演练,是我省近几年来首次在秋季汛期开展的三级联合实战演练,为防御及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积累了宝贵经验。

撰稿:信   鑫  审核:杨   艳  责编:赵元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