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平凉自然资源工作盘点七:生态修复抚“伤疤” 废弃矿山焕生机

  • 时间:2025-01-20 18:49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自然资源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为保证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甘肃平凉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顺利实施、圆满达标,在体制机制及市场化投入等方面,一是落实地方自筹资金;二是积极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此外积极建立多元投融资渠道,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国发〔2021〕40号),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社会资本方可利用项目土地复垦后补充耕地指标、建设用地指标收益奖补投资方。三个方面资金的投入确保了工程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在制度建设方面,建设单位按照项目实施特点,编制了《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甘肃平凉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投资、合同、工程、进度、安全文明施工、计量、变更、结算、移交等各环节流程进行了规范,同时对项目边坡防护、土地复垦、苗木栽植、喷播绿化等项目质量管控标准进行了明确,确保项目安全可控、质量合格、进度达标,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工作。同时,在修复模式方面的主要做法经验有:

1.洞穴栽植技术应用:崆峒城北子项目矿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形险峻,为砂岩、马兰黄土等土质,部分陡峭坡面经多年植树仍未覆绿。面对技术挑战,项目领导小组创新生态修复策略,引入了洞穴栽植技术,首先对图斑进行削坡,使坡度降低至65度以下,其次在悬崖上搭设水平档板人工挖掘洞穴(洞穴间距加密至40*50公分,分为植草洞穴及灌木洞穴),填充种植土及有机肥为植被提供了稳固的生长基质,最后种植草籽及灌木(草籽:冰草、黑麦草及紫花苜蓿,灌木:柠条、紫穗槐及红柳),有效解决了陡峭坡面上植被难以扎根的问题,同时全面布设微喷灌系统,提高了植被的整体成活率和覆盖率。其次,因乔木、灌木、草等植物的用水需求不同,结合实际情况项目建设中灌溉系统进行了分片控制,植被栽植时也根据植物自身的习性进行了优化调整,避免了“需水不见水,怕水经常浇”的现象。

2.挂网喷播技术应用:崆峒城北叶家堡砖瓦用粘土矿挂网喷播面积共计约1.2万平米,创新性地将草绳绑扎于铁丝网,起到固定基质土作用,固土效果较好。经多次现场试验研究,最终确定挂网喷播含6种植物种子(分别为冰草、高羊茅、黑麦草、紫花苜蓿、葛藤、紫穗槐,包括禾本、草本、藤本、灌木等植物),以上植物均适宜平凉地区气候及土壤生长条件。喷播厚度为10-12公分,需分多次将基质及草籽均匀喷射到坡面上,外层覆盖无纺布保温保湿,同时辅以微喷灌系统,促进植被快速生长。

3.无人机运输应用:矿区地形险峻,考虑到水平挡板及绿化苗木采用人工运输安全隐患极大,且搭建临时便道对现状绿化破坏较大,为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项目进度,项目部创新性地采用无人机运送水平挡板及绿化苗木,高效、快速、安全地完成了运输任务。

4.废弃秸秆再次利用:崇信汭河河谷矿山生态修复子项目,在耕地恢复施工中农民大量玉米秸秆堆积在耕地内,为减少农民搬运秸秆成本,施工单位就地将大量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并拌合设计肥料均匀铺撒在耕地修复内,在改良土壤的同时,极大提升了耕地肥力。

5.利用无人机进行安全巡查:治理矿区线长面广,洞穴栽植、竹架板搭以及微喷灌管道安装均需人工在陡坡高坎处进行作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采用无人机巡查方式,对施工人员是否佩戴相关安全设施进行作业开展每天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叫停整改,确保施工期间无安全事故发生。

6.“四新”—抑尘剂的应用:崆峒城北叶家堡建筑用砂矿土地平整后,面临大面积裸土外露问题,考虑到采用抑尘网进行裸土覆盖成本高、易风化,为更好地做好扬尘治理工作,项目部率先采用新工艺—环保结壳抑尘剂进行喷洒覆盖,该材料成本低,抑尘周期长,可降解且无二次污染,抑尘效果良好。

项目对不同生态功能区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适地适树,分区修复,重点突破。目前2023年度实施的三个子项以及2024年实施五个子项目共计完成投资1.64亿元,完成总任务的32%,其中恢复耕地完成约1366.7亩,恢复林地约5867.85亩,已修复废弃矿山9个,累计栽植各类苗木34.2万棵,临时道路修筑、恢复完成14600米,护林道路修复累计完成9830米,夯填地表裂缝17条,排导堤工程完成478米,清淤工程完成18095立方米。工程实施区域人居环境改善惠及崆峒区、华亭市两地5.96万人。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成效初显,基本实现了见绿见景。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查缺补漏、强化措施、健全机制,全力实施好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甘肃平凉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采取“辅助再生、生态重建、转型利用”三大修复模式,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实现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加快推动平凉市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助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撰稿:朱清华   审核:李   军   责编:赵元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